|
武汉建筑
江汉路位于汉口中心地带,南起沿江大道,贯通中山大道、京汉大道,北至解放大道,全长1600米。宽度为10至25米,是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
江汉路自沿江大道至花楼街段,曾是清末英租界的“洋街”,在近代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于1890年绘制的《武汉城镇合图》上,此段以东为广利巷。清末,随着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此段兴建了不少银行大楼,街道也拓宽至12米,主权为英租界侵占并改名为太平街。
1906年起,“地皮大王”刘歆生首先从江汉路一带湖塘填起,逐渐填成江汉路后花楼至铁路外土路基,形成歆生路。辛亥革命后,华人资本家迅速兴起,不到10年时间,江汉路一带变为汉口繁华的商业街。民国初年的《汉口竹枝词·歆生路》中描绘当年江汉路的繁华景象:“前花楼接后花楼,直出歆生大路头,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
历史上,江汉路实际上是华人与洋人的分界线。江汉路西面的花楼街、黄陂街以及毗邻的大兴路一带是民族工商业者开设的店铺、作坊、前店后厂型的食品店。而其临街基本上是帝国主义国家和官僚、民族资本家开设的银行、公司和商店。加上江汉关轮渡码头迎送客源,营造了江汉路的商业氛围。
1927年,我国收回汉口英租界,太平街和歆生路改名为江汉路。现今在江汉路遗留下13幢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就是江汉路繁华商市的历史见证。
(文字部分摘自百度)
与江滩、江景共一色的,是一条全长约10公里的百年老街———沿江大道。沿江大道两侧,矗立着龙王庙、武汉关、12幢异域风情建筑等著名景点,还有鳞次栉比的大厦、绿草茵茵的公园。而江滩只是这串珍珠中的一颗明珠。
历尽百年沧桑,抖落世纪尘埃,如今的沿江大道成了武汉最靓的地方之一,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八方来客。
“没有哪条路有这样的特色。”85岁的彭世豪老人昨与我们在街头邂逅。彭老从小生活在沿江大道附近的民生路,对这一带格外熟悉。
沿江大道的历史,是与汉口租界紧密相连的。1861年,汉口沿江一带被英、俄、法、德、日划地而治,当时沿江长3600米,总共2.2平方公里的区域沦为租界。
1928年至1936年间,随着驳岸、码头的扩展,沿江马路逐渐形成。1946年,全线统一命名为沿江大道。1949年,大兴路至集家咀又“加入”进来,1954年,大道扩建北延至丹水池。
那段屈辱的历史已经过去,西方的建筑却留了下来。歌德式的楼宇、古希腊的装饰、俄罗斯的红色房子以及内圆外方的日式小楼,让老街成了“万国建筑博览馆”。如今,当年“不准华人擅入”的租界地,路边铺上了草坪、建起了小广场,早已成为市民的休闲地。
(文字部分摘自新华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