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项目工程的地基土的含水量,经勘察与夯后土工试验检测其平均值约在4.5%~11.6%之间,明显低于最优含水量。而击实试验的最优含水量为13.9%~14.9%。实际土体含水量仅为最佳含水量的60%,土体年蒸发量为降雨量的5.69倍。场地土质是以粉土为主土体。层厚达40.50米。
依据现场实际情况,依据强夯加固机理经多次讨论分析认为强夯遍数间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期可以缩短同时最终检测期限也可提前。有利于工程总工期提前。
一. 强夯法加固地基是人工动力固结的一种方法,其机理是土体在夯锤重力冲击波的作用下使土体颗粒重新组合排列减小了孔隙,以达到提高承载力与消除湿陷性的目的。
二. 在强夯过程中当地基土含水量超过最优点时,土体颗粒间的弱结合水与自由水因强夯作用使土体孔隙的减小,土体内孔隙中的自由水压力在无畅通的流通去向时自由水必然升高,这便是超孔隙水压力。在饱和土体与高含水量地基采取强夯加固时,土体内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期规范中有明确要求。目的是在强夯后土体中超孔隙水压力得到充分的消散,从而使土颗粒间重新组合排列固结的过程期,从而能真实的检测出加固后的效果。
三. 本项目工程的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在强夯加固过程中难于产生土体中超孔隙水压力。理由是现场夯后土样分析结果土体孔隙度仍占约为30%的比例这使孔隙水有足够的通道可以在短时内消散。以最保守的说法,土体中极微弱局部超孔隙水压力也会迅速消散而不会影响到检测效果。
四. 在低含水量地基土采用强夯加固过程中占绝大多数的土体颗粒间的孔隙变化是在短时间的重新排列组合,不会产生全地基土体中超孔隙水压力明显增高。
五. 而土体固结过程是土颗粒间的孔隙水的多年反复作用下逐渐胶结、粘附。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当建构筑物完工后设备安装运行后完成固结量的约90%,其余量需20年至30年的时间,这就是通常建筑工程中的后期沉降量。
六. 依据以上几点认为强夯遍数间与最终检测时限的超孔隙水消散期可缩短至强夯结束后的 一至三天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