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屋现浇砼板裂缝的防治
房屋现浇砼板裂缝在施工中被通称为建筑质量通病,目前现浇砼裂缝在砖混结构中尤为突出,有些地方已成为人们投拆建筑工程质量较差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是笔者据十几年施工中的经验,谈一下现浇板裂缝问题的特点、产生原因及防治办法。
一、现浇板裂缝的特点
砼是一种非均匀的脆性材料,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1/10~1/20,由于其自身的性质造成砼受拉易产生裂缝的确良弱点。1 一层、顶层现浇面出两年裂缝所占比例较大,其它屋面也有不同程度的裂缝。2 裂缝多平行于建筑物的短边方向,或通长或在某一房间通长,往往圈数值一并出现裂缝。3 现板裂缝大多是上下贯通裂缝。4 房间边角“八”字裂缝现象较普遍。5 大多数现浇板产生裂缝是多个不利因素叠加共同造成的。6 大多数裂缝对结构安全影响不大,但影响使用功能及美观。
二、原因分析
(一) 勘察原因。地质报告所提供地基沉降及压缩模量数据不准确。
(二) 设计方面。
1.设计模型与实际建筑物受力状态不符。目前砖混结构建筑中门窗开洞越来越大,窗间墙过大,而同一道墙体基础大多采用均匀砼柔性基础,造成基础反力不均匀,在窗间墙处产生弯距,弯距传至一层现浇板,在砼内部产生拉应力,造成现浇板开裂,这是当前一层现浇面出现较多裂缝的原因之一。
2.对于砼收缩,温度变形,设计未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砼在凝固过程中,砼多余水分蒸发,体积缩小,现浇板受墙体等约束,不能自由变形,产生拉应力;同时现浇板水分蒸发由表及里逐步发展,造成自身内外收缩不一致,也会在砼表面产生一不定期拉应力;面砼早期强度较低,较易产生收缩裂缝。温度变化引起砼变形,当温度下降,砼收缩,受到约束时,砼内部也产生拉应力。现浇板上下表面温度不一致时会产生温度弯距,当上表面温度低于下表面温度时,产生正弯距,此时的温度弯距与载荷产生的弯距叠加,超过砼的抗拉强度时,便会产生裂缝。然而在设计上只是对砼现浇板配筋仅限于受力配筋,但对砼的收缩、温度变形等不利因素未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目前多数住宅楼屋面基本上都设阁楼,大多数现浇砼板坡屋面的阁楼也未采取保温措施,且通风状况较差,顶层现浇板砼受温度影响大,板上下表面温度也较大,很容易产生裂缝,这是当前顶层现浇板出现较多裂缝的主要原因。另外南外墙直接受阳光照射,对现浇板也存在一定影响。
3.平面造型不规则,设置变形缝不规则.建筑物平面造型不规则,则在同一平面内刚度不均匀,以无必要措施,在砼收缩\温度等因素影响下,容易在刚度薄弱处产生开裂.建筑材物长度超过规定长度,未设伸缩缝,又无其它措施,造成现浇板温度裂缝.建筑物若未按规定要求设置沉降缝或沉降缝的宽度不足,致使建筑物沉降不均匀,使现浇砼板也易开裂。如:建筑高度不一致,不同地基、主体施工进度不同步,同一建筑物使用不同的结构类型等。
4.现浇板相对刚度较小。当前砖混结构中现浇板厚度大多≤100mm(除个别大房间外),与墙体相比,相对刚度较小,而配筋直径偏大,管线交叉或重叠布置,又进一步削弱了现浇板的有效厚度。受温度、砼收缩等影响,容易在施工缝、管线、负弯筋、现浇板的薄弱处产生开裂。
(三)施工方面
1.施工操作不规范,造成现浇板砼板的收缩。⑴单位面积砼水泥用量大,水灰比大;⑵砼振捣过度,表面浮浆较多,收缩量大,表面易开裂;⑶砼养护不当,失水过快,在砼早期强度较低的情况下,收缩量较大,极易产生开裂。
2.施工过程中,工期过快,在砼早期强度较低的情况下,如负荷过早过大,或产生动负荷载会在板的内部产生裂缝,并随时间的推移继续发展。
3.模板支撑不牢固,在砼凝固过程中,产竹变形或沉降。同时,底模板拆除过早,使用砼未达到规定的强度前受力,造成现浇板变形开裂。
4.施工中钢筋位置不当,如板筋上浮,负弯距筋下落,减少一板的设计有效高度,使板的承载力降低,造成板变形开裂。
三、防治措施
造成现浇板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因也有外因,涉及设计、施工的全过程,要使裂缝得到有效控制,必须对砼自身的性质和裂缝的原因,坚持“搞防结合”的原则,全面防治。
(一)设计方面。
1.设计上应对设计模型进行研究。针对当前基础反力不均匀的现象进行分析,建立与实际建筑物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建立与实际建筑物受力状态相近模型,并采取有效构造措施。砖混结构的现浇板的砼最好不宜>c25减少砼的收缩量。跨度≥3.9m的板应配制双向双排钢筋。对于跨度<3.9m的板应设置温度收缩钢筋,按《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要求,对于砼板的上下表面设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1%。应按“细筋密布”原则配筋,间距应≤150mm,建议采用高强变形钢筋。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力钢筋的要要求搭接或在周边的结构件中锚固。
2.设计上应在满足使用和其他要求的前提下,使建筑物平面突变的薄弱处要有加强措施。如在住宅楼进户楼梯休息平台处采取加大配筋等构造措施。
3.严格控制建筑物长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不超过45m以内。对于不宜设置伸缩缝的工程,可设后浇带,后浇带间距应不小于30m。
4.严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要求设置沉降缝,并保证沉降缝的足够宽度,对于不宜设置沉降缝的建筑,设计上应采取其它自由沉降的连接构造,防止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同时,在加大现浇板的刚度的时候,现浇板厚度应控制在≥L/30(L为板的跨度)且≥110mm。
5.楼房屋面,尤其是坡屋面,应采取可靠的保温措施,比如阁楼设置百叶窗等措施,保证良好的通风,减小顶层现浇板的受温度的影响;对于未设保温的现浇混凝土坡的屋面、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南外墙建议使用370墙,尽量减少温度的影响。
(二)施工方面。
1.严格控制和检测砼的配合比,做好砼性能特点的分析和对比工作,确保原材料配比的可靠性。
⑴现浇板砼应控制水泥用量,在满足设计强度和施工条件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单位体积的水泥用量;⑵用水量≤180kg/m3;⑶粗骨料用量>1000 kg/m3,并在混凝土配合比中采用连续级配;⑷砂率<40%。
2.砼振捣应规范操作,确保密实不留气孔缝,但也不宜过度振捣.振捣完毕后终凝前应对板面进行抹压,减少板面的浮浆.
3.加强砼板的早期养护。砼板浇筑完毕12h内,应进行覆盖保温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减少砼的早期收缩量,(当日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4.在主体施工中,一般按指定的现浇砼砖混结构房屋每月施工层数、砼浇筑完毕后,砌砖的最短时间间隔控制施工工期(注:若工期必须提前,必须指定严格的施工方案)。
5.控制好模板支撑的安全稳定性。支承一层现浇板的回填要分层夯牢固。保证具有足够的密实度,并有防止水浸的措施。模板立柱下应、铺设有足够刚的能长垫板,确保模板支撑牢固不变形。
6.管线应尽量走圈梁,控制管线的直径,施工缝应设在分户墙位置,严禁管线交叉重叠布置。
7.现浇板钢筋应绑扎牢固,位置正确,严格控制保护层的厚度。绑扎完毕后,应架设通道,防止踩踏和堆放重物。底模板拆除模板时间应严格按照《砼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04-2002)中规定的强度要求而定,并以同条件养护试块抗压强度值作为拆模依据。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