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号: 20   所属数据库: 水泥标准

标准名称 高铝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标准类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标准号 GB205-81
代替标准号 代替GB205-63
标准发布单位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发布
标准实施日期 1981-10-01实施
标准正文
                                 一、总则 

    1.本标准适用于高铝水泥、高铝水泥-65、铝酸盐自应力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和适 

合来用本方法的其他铝酸盐类水泥以及制备上述水泥的熟料。 

    2.本标准中并列的测定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3.化学分析用的水应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所用化学试剂应为分析纯或优级纯试剂 

;用于标定的化学试剂,应为基准试剂或高纯试剂。 

    对于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以及化学试剂如有怀疑时应进行检验。 

    所用之酸或氢氧化铵,凡未注明浓度者均为浓酸或浓氢氧化铵。 

    为简便起见,凡以百分浓度表示的试剂,均按100毫升溶剂中所加溶质的克数配制。 

    4.所用分析天平不应低于四级,天平与砝码应定期进行检定。 

    所用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应进行校正。 

    5.在进行化学分析时,必须同时做烧失量的测定;其他各项测定应同时进行空白试 

验,并对所测结果加以校正。 

                       

                                  二、试样 

    6.试样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试样重量不得少于100克;细度按0.08毫米方孔 

筛的筛余不得超过15%。用四分法缩减至约25克后,放在玛瑙乳钵中研磨至全部通过孔径 

为0.08毫米方孔筛,装人小试样瓶中,放在于燥器内,供测定用。其余作为原样贮存在 

试样瓶中,密封保存。 

                                  三、测定方法 

    7.试样溶液的制备 

    (1)试剂 

        碳酸钾-硼砂(1:1)混合熔剂:将1份重量的无水碳酸钾与1份重量的无水硼砂 

混匀研细,贮存于磨口瓶中。 

        硝酸(1:6):将1体积硝酸与6体积水混合。 

    (2)制备方法 

    称取0.5克试样准确至0.0001克,置于铂坩埚中,加3克碳酸钾-硼砂(1:1)混合 

熔剂,混匀,再以1克熔剂擦洗玻璃棒,并铺于试样表面。盖上浴掏盖,从低温开始逐渐 

升高温度,至气泡停止发生后,在950-1000℃下继续熔融3~5分钟。然后用坩埚钳夹持 

坩埚旋转,使熔融物均匀地附着于坩埚内壁。冷却至室温后,将坩埚及盖一并放人已加热 

至微沸的盛有100毫升硝酸(1:6)的300毫升烧杯中,并继续保持微沸状态,直至熔融物 

完全溶解。用水洗净坩埚及盖,然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移入25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稀 

释至标线,摇匀。 

    8.二氧化硅的测定. 

                                   硅铂蓝比色法 

    (1)试剂与仪器 

    无水碳酸钠(经研细后使用)。 

    盐酸(1:1):将1体积盐酸与1体积水混合。 

    盐酸(1:11):将1体积盐酸与11体积水混合。 

    95%乙醇。 

    5%钼酸铵溶液:将5克钼酸铵溶于100毫升温水中,过滤后贮存于塑料瓶内。 

    0.5%抗坏血酸溶液:将0.5克抗坏血酸溶于100毫升水中,过滤后使用(用时配制 

    )。 

    二氧化硅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克二氧化硅(光谱纯,已于1000-1100℃下的 

烧30分钟),置于铂坩埚中,加入1一2克无水碳酸钠,搅拌均匀后,于1000-l100℃下熔 

融3~5分钟。冷却,用热水将熔块浸出于盛有约300毫升热水的烧杯中,待全部溶解后, 

冷却至室温,移人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移人塑料瓶中保存。此标 

准溶液每毫升含有0.10毫克二氧化硅。 

    721型分光光度计或类似性能的仪器。 

    (2)分析步骤 

    吸取10毫升试样溶液,放人10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后吸取10毫升 

溶液(视二氧化硅含量而定)放入10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约40毫升。加入5毫升盐 

酸(1:11)、8毫升95%乙醇、6毫升5%铂酸铰溶液,按下述试验温度,放置不同的时间 

: 

                      温度(℃)        放置时间(分) 

                       10~20                30 

                       20 ̄30              10 ̄20 

                       30 ̄35               5~20 

    沸水中振摇30秒钟立即以流水冷却然后加20毫升盐酸(1:1)、5毫升0.5%抗坏血 

酸溶液,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放置1小时后,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或类似性能的仪器, 

以水作参比,使用10毫米比色皿,在波长660纳米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由测得的吸光度, 

从工作曲线查得二氧化硅的毫克数。 

    二氧化硅的百分含量(X1)按下式计算: 

                        C×250           

                   X1=──── ×100         (1) 

                        G×1000 

式中:C──在工作曲线上查得每100毫升被测定溶液中二氧化硅的含量,毫克; 

      G──试样重量,克; 

    250──全部试样溶液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比。 

     (3)二氧化硅比色工作曲线的绘制:准确移取0、1.00、2.00,3.00、4.00毫 

升二氧化硅标准溶液分别放人10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约40毫升。以下操作按上述 

分析步骤进行。然后由测得的吸光度与比色溶液浓度的关系绘制工作曲线。 

                                氟硅酸钾容量法 

     (1)试剂 

    无水碳酸钾(经研细后使用)。 

    氯化钾(经研细后使用)。 

    硝酸。 

    15%氟化钾溶液:将15克氟化钾(KF·2H2O)溶于100毫升水中,贮存在塑料瓶内。 

     

    5%氯化钾溶液:将5克氯化钾溶于100毫升水中。 

    5%氯化钾一乙醇溶液:将5克氯化钾溶于50毫升水中,加入50毫升95%乙醇,混匀。 

    1%酚酞指示剂溶液:将1克酚酞溶于100毫升乙醇中。 

    0.13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将52克氢氧化钠溶于10升水中,充分摇匀,贮存于带胶 

塞(装有钠石灰干燥管)的硬质玻璃瓶或塑料桶内。 

    标定方法:称取0.6克准确至0.0001克苯二钾酸氢钾(基准试剂),置于400毫升烧 

杯中,加入150毫升新煮沸过的冷水(已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酚酞呈微红色),使其溶 

解。然后加入5 ̄6滴1%酚酞指示剂溶液,以氢氧化钠标准熔液滴定至微红色。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对二氧化硅的滴定度按下式计算: 

                               G×0.01502×1000 

                       Tsio2=─────────             (2) 

                                  V×0.2042 

式中:Tsio2──每毫升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相当于二氧化硅的毫克数; 

          G──苯二甲酸氢钾的重量,克; 

          V──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0 .01502──每毫克当量二氧化硅的克数; 

    0.2042──每毫克当量苯二甲酸氢钾的克数。 

    (2)分析步骤 

    称取0·2克试样准确至0.0001克置于铂坩埚中,加入2克无水碳酸钾,用玻璃棒混匀 

。盖上坩埚盖,于1000-1l00℃下熔融5-10分钟。放冷后,用热水将熔融物浸出于塑料 

杯中,并洗净坩埚及盖(控制溶液体积不大于50毫升)。盖上表面皿,从杯口加入15毫升 

硝酸,冷却至室温。加入10毫升15%氟化钾溶液,于塑料棒搅拌下,加氯化钾至饱和。放 

置10 ̄20分钟,以中速滤纸过滤,塑料杯与沉淀用5%氯化钾溶液洗涤2 ̄3次。将沉淀连同 

滤纸一起置于原塑料杯中,沿杯壁加入10毫升5%氯化钾-乙醇溶液及10溶液1%酚酞指示 

剂溶液,  用0.13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中和未洗尽的酸,仔细搅动滤纸并随之擦洗杯壁, 

直至溶液呈红色。然后加入200毫升沸水(已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酚酞呈微红色),以 

0.13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 

    二氧化硅的百分含量(X1)按下式计算: 

                             Tsio2·V 

                        X1=────── ×100                  (3) 

                               G×1000 

式中:Tsio2──每毫升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相当于二氧化硅的毫克数; 

          V──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熔液的体积,毫升; 

          G──试样重量,克。 

    9.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邻菲罗啉比色法 

      (1)试剂与仪器 

    1%抗坏血酸溶液:将1克抗坏血酸溶于100毫升水中,过滤后使用(用时配制)。 

    1%邻菲罗啉溶液:将1克邻菲罗啉溶于100毫升乙酸。(1+1)中(用时配制)。 

   10%乙酸按溶液:将10克乙酸铵溶于100毫升水中。 

    三氧化二铁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克三氧化二铁(光谱纯,已于950℃灼烧1h) 

,置于300毫升烧杯中,加入30毫升水、30毫升盐酸(1:1),低温加热,待完全溶解后 

,冷和至室温,移人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标准熔液每毫升含有 

0.10毫克三氧化二铁。 

    721型分光光度计或类似性能的仪器。 

    (2)分析步骤 

    吸取5毫升试样溶液(视三氧化二铁含量而定),放人10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 

约50毫升。加入5毫升1%抗坏血酸溶液,放置5分钟再加5毫升1%邻菲罗啉溶液、2毫升 

10%乙酸铵溶液。在不低于20℃放置30分钟后,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用721型分光光 

度计或类似性能的仪器,以水作叁比,使用10毫米比色皿,在波长5l0纳米处测定熔液的 

吸光度。由测得的吸光度,从工作曲线查得三氧化二铁的毫克数。 

    三氧化二铁的百分含量(X2)按下式计算: 

                               C×50 

                        X2=────── ×100                (4) 

                              G×1000 

式中:C──在工作曲线上查得每100毫升被测定溶液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毫克; 

      G──试样重量,克; 

     50──全部试样溶液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比。 

     (3)三氧化二铁比色工作曲线的绘制:推确移取0、1.00,2.00、3.00、4.00 

毫升三氧化二铁标准溶液分别放入10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约50毫升。以下操作按 

上述分析步骤进行。然后由测得的吸光度与比色溶液浓度的关系绘制工作曲线。 

                             秘盐回滴络合滴定法 

      (1)试剂 

    硝酸(l:1):将硝酸与等体积水混合。 

    氢氧化铵(1:2):将1体积氢氧化铵与2体积水混合。 

    10%磺基水杨酸钠指示剂溶液:将10克磺基水杨酸钠溶于100毫升水中。 

    精密试纸:pH0.5 ̄5.0。 

    0.5%半二甲酚橙指示剂溶液:将0.25克半二甲酚橙溶于50毫升水中。 

    钙黄绿素一甲基百里香酚蓝、酚酞(简写CMP)混合指示剂:准确称取1克钙黄绿素, 

1克甲基百里香酚蓝,0.2克酚酞与50克已在105℃烘过的硝酸钾混合研细,保存于磨口瓶 

中。 

    20%氢氧化钾溶液:将20克氢氧化钾溶于100毫升水中,贮存于塑料瓶内。 

    碳酸钙标准溶液:称取0.6克准确至0.0001克碳酸钙(高纯试剂,已于105-110℃ 

烘过2小时),置于400毫升烧杯中,加入约100毫升水,盖上表面皿,沿杯口滴加盐酸 

(1:l)至碳酸钙全部溶解后,加热煮沸数分钟。将溶液冷却至室温,移入250毫升容量 

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0.0l5M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简写EDTA)标准溶液:称取5.6克EDTA置于烧杯中,加 

水约200毫升,加热溶解,过滤,用水稀释至1升。 

    EDTA标准溶液对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滴定度的标定:吸取25毫升 

碳酸钙标准溶液,放入400毫升烧杯中,用水稀释至约200毫升。加入适量的CMP混合指示 

剂,在搅拌下滴加20%氢氧化钾溶液至出现绿色荧光后,再过量1~2毫升,以0.0l5MEDTA 

标准溶液滴定至绿色荧光消失并呈现红色。 

    EDTA标准溶液对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的滴定度按下式计算: 

                     C×25        MFe2O3      C×25 

           TFe2O3=───── ×───── =──── ×0.7977       (5) 

                       V          2MCaCO3       V 

 

                   C×25        MTiO2      C×25 

           TTiO2=──── ×───── =──── ×0.7983           (6) 

                      V        MCaCO3         V 

 

                  C×25        MCaO       C×25 

           TCaO=──── ×───── =──── ×0.5603             (7) 

                    V         MCaCO3        V 

 

                  C×25        MMgO       C×25 

           TMgO=──── ×───── =──── ×0.4027            (8) 

                    V         MCaCO3         V 

                      

式中:TFe2O3───每毫升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三氧化二铁的毫克数; 

      TTiO2───每毫升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二氧化钛的毫克数; 

      TCaO───每毫升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氧化钙的毫克数 

      TMgO───每毫升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氧化镁的毫克数; 

      C─────每毫升碳酸钙标准溶液含有碳酸钙的毫克数; 

      25───吸取碳酸钙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V───标定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MFe2O3───三氧化二铁的分子量; 

      MTiO2───二氧化钛的分子量; 

      MCaCO3───碳酸钙的分子量; 

      MCaO───氧化钙的分子量; 

      MMgO───氧化镁的分子量。 

    0.015M硝酸铱标准溶液:将7.3克硝酸秘〖Bi(NO3)3,5HzO〕溶于1升硝酸(1:49) 

中。 

    EDTA标准溶液与硝酸秘标准溶液体积比的标定: 

    从10毫升滴定管放出3~5毫升0.015M  EDTA标准溶液于300毫升烧杯中,加水稀释至 

约150毫升。以硝酸(1:l)调节溶液pH为1-1.5(用精密试纸检验), 加入2滴0.5% 

半二甲酚橙指示剂溶液,用10毫升滴定管以硝酸铱标准溶液滴走至红色。 

    EDTA标准溶液与硝酸铅标准溶液的体积比(K1)按下式计算: 

                      V 

               K1=────                         (9) 

                      V1 

                   

式中:K1──每毫升硝酸钥标准溶液相当于EDTA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V──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V1──滴定时消耗硝酸钡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2)分析步骤 

    吸取25毫升试样溶液,放人300毫升烧杯中,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左右。以硝酸(l:1) 

与氢氧化铵(1:2)调节溶液pH为1.3-1.5(用精密试纸检验),加入2滴10%磺基水 

杨酸钠指示剂溶液,在不断搅拌下用10毫升滴定管滴加0.0l5M  EDTA标准溶液,至红色 

消失后再过量1~2毫升,搅拌并改置1分钟。加入2滴0.5%半二甲酚橙指示剂溶液,立即 

用10毫升滴定管以0.015M硝酸秘标准溶液商定至红色。 

    三氧化二铁的百分含量(X2)按下式计算: 

                     TFe2O3(V-K1V1)×10 

                X2=─────────── ×100       (10) 

                           G×1000 

式中:TFe2O3──每毫升EDTA标准熔液相当于三氧化二铁的毫克数; 

           V──加入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V1──滴走时消耗硝酸蚣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K1──每毫升硝酸秘标准溶液相当于EDTA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10──全部试样溶液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比; 

           G──试样重量,克。 

    10.二氧化钛的测定 

                       二安替比林甲烷比色法 

    (1)试剂与仪器 

    焦硫酸钾(经研细后使用)。 

    盐酸(1+1)。 

    硫酸(l:9)将1体积硫酸缓慢注入9体积水中。 

    1%抗坏血酸溶液。 

    3%二安替比林甲烷溶液:将15克二安替比林甲烷溶于500毫升盐酸(1:11)中,过 

滤后使用。 

    二氧化钛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克二氧化钛(光谱纯,已在950-1000℃下灼烧 

20分钟),置于铂(或瓷)坩埚中,加2克焦硫酸钾,于500-600℃下熔融至透明。冷却, 

,熔块以硫酸(l:9)注出,并加热至50-60℃,待熔块完全溶解后,冷却至室温,移入 

1000毫升容量瓶中,再以硫酸(l:9)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标准溶液每毫升含有0.10 

毫克二氧化钛。 

    721型分光光度计或类似性能的仪器。 

        (2)分析步骤 

    吸取10毫升试样溶液(现二氧化钛含量而走),放入1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5毫升盐 

酸(1:1)、10毫升1%抗坏血酸溶液,放置5分钟,再加20毫升3%二支替比林甲烷溶液 

。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放置40分钟后,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或类似性能的仪器,以水 

作参比,使用10毫米比色皿,在波长440纳米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由测得的吸光度,从 

工作曲线查得二氧化钛的毫克数。 

    二氧化钛的百分含量(X3)按下式计算: 

                           C×25 

                    X3=────── ×100                (11) 

                          G×1000 

式中:C──在工作曲线上查得每100毫升被测定溶液中二氧化钛的含量,毫克; 

      G──试样重量,克; 

     25──全部试样溶液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比。 

     (3)二氧化钛比色工作曲线的绘制:准确移取0、1.00、2.00、3.00、4.00、 

5.00、6.00毫升二氧化钛标准溶液分别放入1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5毫升盐酸(1:1) 

、10毫升1%抗坏血酸溶液、20毫升3%二安替比林甲烷溶液。以下操作按上述分析步骤进 

行。然后由测得的吸光度与比色溶液浓度的关系绘制工作曲线。 

                         秘盐回滴络合滴定法 

      (1)试剂。 

    0.0l5M  EDTA标准溶液。 

    0.015M硝酸秘标准溶液。 

    30%过氧化氢。 

    0.5%半二甲酚橙指示剂溶液。 

      (2)分析步骤 

    在滴定铁后的溶液中,加入0.2-0.5毫升0.015M  EDTA标准溶液,在20℃左右, 

加入5滴30%过氧化氢,立即在不断搅拌下用10毫升滴定管继续滴加0.015M  EDTA标准溶 

液,至呈现稳定的黄色后再过量1~2毫升,放置3分钟。加入1-2滴0.5%半二甲酚橙指 

示剂溶液,用10毫升滴定管以0.0l5M硝酸秘标准溶液滴定至橙红色。 

    二氧化钛的百分含量(X3)按下式计算: 

                       TTiO2(V-K1·V1)×10 

                 X3=───────────── ×100           (12) 

                               G×1000 

式中:TTiO2──每毫升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二氧化钛的毫克数; 

          V──加入EDTA标准溶液的总体积,毫升; 

         V1──滴定时消耗硝酸秘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K1──每毫升硝酸钒标准溶液相当于EDTA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G──试样重量,克; 

         10──全部试样溶液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比。 

    11.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铜铁试剂-三氯甲烷萃取分离络合滴定法 

    (1)试剂与仪器 

    盐酸。 

    氢氧化铵(1:1):将氢氧化铵与同体积水混合。 

    6%铜铁试剂溶液:将6克铜铁试剂溶于100毫升水中,过滤后使用(用时配制)。 

    三氯甲烷。 

    乙酸一乙酸钠缓冲溶液(pH4.3):将42.3克无水乙酸钠溶于水中,加80毫升冰乙 

酸,然后稀释至1升,摇匀(用pH计或精密试纸检验)。 

    0.2%1-(2-吡啶偶氮)一2-萘酚(简写PAN)指示剂溶液:将0.2克PAN熔于100 

毫升乙醇中。 

    20%氢氧化钾溶液。 

    CMP混合指示剂。 

    精密试纸:pH0.5-5.0。 

    分液漏斗:体积100毫升。 

    碳酸钙标准溶液:称取0.75克准确至0.0001克碳酸钙(高纯试剂,已在105-1l0℃ 

烘过2小时),置于400毫升烧杯中,以下操作步骤同第9条中秘盐回滴络合滴定法。 

    0.02M硫酸铜标准溶液:将5克硫酸铜(CuSO4·2H2O)溶于水中,加4~5滴硫酸(1: 

l),用水稀释至1升,摇匀。 

    0.025M  EDTA标准溶液:称取9.3克EDTA置于烧杯中,加水约200毫升,加热溶解, 

过滤,用水稀释至1升。 

    EDTA标准溶液对三氧化二铝滴定度的标定:吸取25毫升碳酸钙标准溶液放入400毫升 

烧杯中,用水稀释至约200毫升,加入适量的CMP混合指示剂,在搅拌下滴加20%氢氧化钾 

溶液至出现绿色荧光后再过量1~2毫升,以0.025M  EDTA标准溶液滴走至绿色荧光消失 

并呈现红色。 

    EDTA标准溶液对三氧化二铝的滴定度按下式计算: 

                    C×25       MAl2O3      C×25 

           TAl2O3=──── ×───── =──── ×0.5094        (12) 

                       V        2MCaCO3        V 

式中:TAl2O3──每毫升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三氧化二铝的毫克数; 

           C──每毫升碳酸钙标准溶液含有碳酸钙的毫克数; 

          25──吸取碳酸钙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V──标走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MAl2O3──三氧化二铝的分子量; 

      MCaCO3──碳酸钙的分子量。 

    EDTA标准溶液与硫酸铜标准溶液体积比的标定:从滴定管放出10-15毫升0.025M 

EDTA标准溶液于300毫升烧杯中,加水稀释至约200毫升。加15毫升乙酸一乙酸钠缓冲溶液 

(pH4.3),然后加热至沸,取下稍冷,加5~6滴0.2%PAN指示剂溶液,以硫酸铜标准 

溶液滴定至亮紫色。 

    EDTA标准溶液与硫酸铜标准溶液的体积比(K2)按下式计算: 

                        V 

                  K2=──                               (14) 

                        V2 

式中:K2──每毫升硫酸铜标准溶液相当于EDTA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V──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V2──滴定时消耗硫酸铜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2)分析步骤 

    吸取25毫升试样溶液,放入100毫升分液漏斗中,加5毫升盐酸,摇匀。加入5毫升6% 

铜铁试剂溶液及15毫升三氯甲烷,塞紧漏斗塞,激烈振荡1分钟。静置,待分层后,小心 

移动塞子,减除漏斗。内压力,然后将三氯甲烷层放掉。再加几滴6%铜铁试剂溶液于水 

相(若有黄色沉淀生成,则补加3毫升6%铜铁试剂溶液及15毫升三氯甲烷,按上述步骤进 

行萃取分离),如无沉淀生成,则分别加入10毫升、5毫升三氯甲烷,同上步骤进行第二 

、第三次萃取分离。将水相转移至400毫升烧杯中,用水洗净分液漏斗、塞子和颈部,控 

制试液体积约150毫升。加入0.025M  EDTA标准溶液至过量10毫升左右,滴加10毫升氢氧 

化铵(1:1),加热至微沸,用氧氧化铵(1:1)调节溶液PH为3.5(以精密试纸检验) 

,加入15毫升乙酸一乙酸钠缓冲溶液(pH4.3),继续煮沸3-5分钟。取下稍冷,加5-6 

滴0.2%PAN指示剂溶液,以0.02M硫酸铜标准溶液滴定至壳紫色。 

    三氧化二铝的百分含量(X4)按下式计算: 

                TAl2O3(V-K2·V2)×10 

          X4=────────────── ×100             (15) 

                        G×1000 

式中:TAl2O3──每毫升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三氧化二铝的毫克数; 

           V──加入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V2──滴定时消耗硫酸铜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K2──每毫升硫酸铜标准溶液相当于EDTA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10──全部试样溶液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比; 

           G──试样重量,克。 

                         常温下铅盐回滴络合滴定法 

        (1)试剂 

    氢氧化铵(l:1)。 

    硝酸(l:l)。 

    0.5%半二甲酚橙指示剂溶液。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4):将64克无水乙酸钠溶于水中,加160毫升冰乙酸 

,用水稀释至1升,摇匀(用pH计或精密试纸检验)。 

    乙酸一乙酸钠缓冲溶液(pH5.5):将172克无水乙酸钠溶于水中,加20毫升冰乙酸, 

用水稀释至1升,摇匀(用pH计或精密试纸检验)。 

    0.025M  EDTA标准溶液。 

    0.02M乙酸铅标准溶液:将7.6克乙酸铅(pb(CH3COO)2·3H2O)溶于水中,加5毫 

升冰乙酸,用水稀释至1升,摇匀。 

    精密试纸:pH0.5-5.0;  pH5.5-9.0。 

    EDTA标准溶液与乙酸铅标准溶液体积比的标定: 

    从滴定管放出10-15毫升0.025M  EDTA标准溶液于300毫升烧杯中,用水稀释至约200 

毫升。加15毫升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5.5),  3-4滴0.5%半二甲酚橙指示剂溶 

液,以0.02M乙酸铅标准溶液滴定至橙红色。 

    EDTA标准溶液与乙酸铅标准溶液的体积比(K3)按下式计算: 

                          V 

                    K3=───                                (16) 

                          V3 

式中:K3──每毫升乙酸铅标准溶液相当于EDTA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V──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V3──滴走时消耗乙酸铅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2)分析步骤 

    在测定完二氧化钛后的溶液中,加入0.025M  EDTA标准溶液至过量15毫升左右。然后 

在常温下(不低于20℃)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4)调节溶液pH至3-3.5(以精密 

试纸检验),放置10分钟。滴加氢氧化铵(1+1)至溶液微呈淡紫色,再用硝酸(1:1) 

中和至淡紫色消失(pH5.5-6.0)。补加3一4滴0.5%半二甲酚橙指示剂溶液,用0.0 

2M乙酸铅标准溶液滴定至呈稳定的橙红色。 

    三氧化二铝的百分含量(K4)按下式计算: 

                   TAl2O3(V-K3·V3)×10 

             K4=───────────── ×100               (17) 

                          G×1000 

式中:TAl2O3──每毫升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三氧化二铝的毫克数; 

           V──加入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V3──滴定时消耗乙酸铅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K3──每毫升乙酸铅标准溶液相当于EDTA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10──全部试样溶液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比; 

           G──试样重量,克。 

    12.氧化钙的测定 

        (1)试剂 

        盐酸(1+1)。 

        2%氟化钾溶液:将2克氟化钾(KF·2H2O)溶于100毫升水中,贮存在塑料瓶内 

。 

        三乙醇胺(l:2):将1体积三乙醇胺与2体积水混合。 

        CMP混合指示剂。 

        20%氢氧化钾溶液。 

        0.015M  EDTA标准溶液。 

        (2)分析步骤 

    吸取25毫升试样溶液,放入400毫升烧杯中,加5毫升盐酸(1:1)及15毫升2%氟化 

钾溶液,放置2分钟以上,然后用水稀释至约200毫升。加10毫升三乙醇胺(l:2)及适量 

的CMP混合指示剂,在搅拌下滴加20%氢氧化钾溶液至出现绿色荧光后再过量7~8毫升 

(溶液pH>13),用0.015M  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绿色荧光消失并呈现红色。 

    氧化钙的百分含量(X5)按下式计算: 

                            TCaO·V1×10 

                      X5=───────── ×100               (18) 

                                G×1000 

式中:TCaO──每毫升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氧化钙的毫克数; 

        V1──滴定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G──试样重量,克; 

        10──全部试样溶液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比。 

    13.氧化镁的测定 

        (1)试剂 

    2%氟化钾溶液。 

    三乙醇胺(1:2)。 

    氢氧化铵(1:1)。 

    10%酒石酸钾钠溶液:将10克酒石酸钾钠溶于100毫升水中。 

    氢氧化铵一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将67.5克氯化铵溶于水中,加570毫升氢氧化 

铵,然后用水稀释至1升(用pH计或精密试纸检验)。 

    0.015M  EDTA标准溶液。 

    精密试纸:PH9.5-13.0。 

    酸性铬蓝K-萘酚绿B(l:2.5)混合指示剂:称取0.3克酸性格蓝K与0.75克萘酚 

绿B和50克已在105℃烘过的硝酸钾混合研细,贮存在磨口瓶中。 

        (2)分析步骤。 

    吸取25毫升试样溶液,放人400毫升烧杯中,加15毫升2%氟化钾溶液,用水稀释至约 

200毫升。加入2毫升10%酒石酸钾钠溶液、10毫升三乙醇胺(l:2),  以氢氧化铵 

(1:1)调节溶液pH为9-10(用精密试纸检验),然后加入20毫升氢氧化铵一氯化铵缓 

冲溶液(pH10)及适量的酸性铬蓝K一萘酚绿B(1:2.5)混合指示剂,用0.015M  EDTA 

标准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冲缓慢滴定至纯蓝色。 

    氧化镁的百分含量(X6)按下式计算: 

                    TMgO(V2-V1)×10 

              X6=─────────── ×100                (19) 

                          G×1000 

犬中:TMgO──每毫升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氧化镁的毫克数; 

        V2──滴定钙镁总量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V1──滴定钙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G──试样重量,克; 

        10──全部试样溶液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比。 

    14.烧失量的测定 

    称取1克试样准确至0.0001克置于已的烧恒重的瓷坩埚中,将盖斜置于坩埚上,放在 

高温炉内从低温开始逐渐升高温度,于950-1000℃下灼烧30-40分钟。取出坩埚,置于 

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如此反复的烧,直至恒重。 

    烧失量的百分含量(X7)按下式计算: 

                   G-G1 

              X7=────×100                                (20) 

                     G 

式中:G──灼烧前试样重量,克; 

     G1──灼烧后试样重量,克。 

    注:铝酸盐自应力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烧失量的测定,在800℃灼烧。 

    15.不溶物的测定 

        (1)试剂 

    盐酸(l:3):将1体积盐酸与3体积水混合。 

        1%硝酸银溶液:将1克硝酸银溶于90毫升水中,加5-10毫升硝酸,贮存于棕色 

瓶中。 

        (2)分析步骤 

        称取1克试样准确至0.0001克,放入300毫升烧杯中,加入100毫升盐酸(1:3) 

,用平头玻璃棒压碎块状物,然后加热至沸,并在不停的搅拌下微沸5分钟。取下,加少 

量滤纸浆,以慢速定量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至氯根反应消失为止(用硝酸银溶液检验) 

,滤液供测定三氧化硫用。将残渣及滤纸一并放入已恒重的瓷坩埚中,灰化,于950- 

1000℃灼烧30分钟。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如此反复灼烧,直至恒 

重。 

        不溶物的百分含量(X8)按下式计算: 

                    G1 

               X8=── ×100                                   (21) 

                     G 

式中:G1──灼烧后不溶物的重量,克; 

       G──试样重量,克。 

    注:除高铝水泥,高铝水泥-65外,其他试样不进行不溶物的测定。 

        16.三氧化硫的测定 

        (1)试剂 

        0.2%甲基红指示别溶液:将0.2克甲基红溶于100毫升乙醇中。 

        盐酸(1:1)。 

        氢氧化铵(1:1)。 

        10%氯化钡溶液:将10克氯化钡溶于100毫升水中,过滤后使用。 

        1%硝酸银溶液。 

        (2)分析步骤 

        称取0.5克试样准确至0.0001克,放入300毫升烧杯中,加入50毫升盐酸(1:3 

,用玻璃棒压碎块状物,然后将溶液加热至沸,并在不断搅拌下煮沸5分钟。取下,加少 

量滤纸浆,以慢速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至氯根反应消失为止(用硝酸银混液检验)。调 

整试液体积至约170毫升,加2-3滴0.2%甲基红指示剂溶液,在搅拌下滴加氢氧化铵( 

1:1)至溶液出现沉淀,然后滴加盐酸(1:1)至沉淀消失(溶液呈现红色),再加入10 

毫升盐酸(1:1)。将溶液加热至沸,分搅拌下滴加15毫升10%氯化钡溶液,再将溶液煮 

沸数分钟,然后置于温热处静置4小时。用慢速走量滤纸过滤,并以温水洗涤至氯根反应 

消失为止(用硝酸银溶液检验)。将沉淀及滤纸.一并移入已的烧恒重的瓷坩埚中, 

灰化后,在800℃的高温炉内的烧30分钟。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如此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三氧化硫的百分含量(X9)按下式计算: 

                         G1×0.343 

                    X9=────── ×100                        (22) 

                              G 

式中:G1──灼烧后沉淀的重量,克; 

       G──试样重量,克; 

  0.343──硫酸钡对三氧化硫的换算系数。 

    注:高铝水泥,高铝水泥-65可用测定不溶物的滤液进行三氧化硫的测定。 

    17.氧化钾、氧化钠的测定 

        (1)试剂 

    硫酸(1:l):将硫酸缓慢注入同体积水中。 

    氢氟酸。 

    0.2%甲基红指示剂溶液。 

    氢氧化铵(1:1)。 

    盐酸(1:1)。 

    10%碳酸铵溶液:将10克碳酸溶于100毫升水中(用时配制)。 

    氧化钾、氧化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792克氯化钾及0.943克氯化钠(光谱纯,已 

于130-150℃烘过2小时),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后,移人100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稀 

释至标线,摇匀。此标准溶液每毫升相当于氧化钾及氧化钠各0.50毫克。 

    630型或类似性能的火焰光度计。 

        (2)分析步骤 

    称取0.2克试样准确至0.0001克置于铂(或黄金)皿中,用少量水润湿。加入15- 

20滴硫酸(1:1)及5-10毫升氢氟酸,置于低温电热板上蒸发。近干时摇动铂皿,以防 

溅失。待氢氟酸驱尽后,逐渐升高温度,将三氧化硫的白烟驱尽,取下,放冷。加入约50 

毫升热水,并将残渣压碎使其溶解。加1滴0.2%甲基红指示剂溶液,用氢氧化铵(1:1) 

中和至黄色,再加入10毫升10%碳酸铵溶液,搅拌,置于电热板上加热20-30分钟。用快 

速滤纸过滤,以热水洗涤,滤液及洗液盛于100毫升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以盐酸 

(l:1)中和至溶液呈微红色,然后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用火焰光度计按仪器使用规 

程进行测走。由测得的检流计读数,从工作曲线查得氧化钾、氧化钠的毫克数。 

    氧化钾及氧化钠的百分含量(X10、X11)按下式计算: 

                              C1    

                    X10=────── ×100                     (23) 

                            G×1000 

 

                              C2 

                    X11=────── ×100                      (24) 

                            G×1000 

式中:C1──在工作曲线上查得每100毫升被测定溶液中氧化钾的含量,毫克;。 

      C2──在工作曲线上查得每100毫升被测定溶液中氢化钠的含量,毫克; 

       G──试样重量,克。 

    (3)氧化钾、氛化钠工作曲线的绘制:准确移取1.00、2.00、4.00、6.00、 

8.00、10.00、12.00毫升的氧化钾、氧化钠标准溶液分别放人100毫升容量瓶中,稀释 

至标线,摇匀。分别用火焰光度计按仪器使用规程进行测定,然后由测得的检流计读数与 

溶液浓度的关系,分别绘制氧化钾与氧化钠的工作曲线。 

    18.氟的测定 

    (1)试剂与仪器 

    盐酸(1:1)。 

    0.1%茜素磺酸钠指示剂溶液:将0.1克茜素磺酸钠溶于100毫升水中。 

    8%氢氧化钠溶液:将8克氢氧化钠溶于100毫升水中,贮存于塑料瓶内。 

    精密试纸:PH5.5-9.0。 

    1M柠檬酸钠络合缓冲溶液(pH6):将294.1克柠檬酸钠溶于水中、以盐酸(1:1) 

和8%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6,然后加水稀释至1升,摇匀(用pH计或精密试纸检验)。 

    氟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2763克氟化钠(一级试剂,已置于铂埚内在120℃烘过2小 

时),加水解后移入50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贮存于塑料瓶内。此标 

准溶液每毫升含有250微克氟。 

    吸取上述标准溶液2.00、10.00、20.00毫升分别放人三个500毫升容量瓶中, 

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移入塑料瓶内贮存。上述标准溶液每毫升分别含有1、5、10微克 

氟 

    PHS-2型酸度计或类似性能的仪器。 

    氟离子选择电极。 

    (2)分析步骤 

    称取0.1克试样准确至0.0001克,置于250毫升烧杯中。加入5毫升水使试样分散, 

然后加入5毫升盐酸(1:1),加热至微沸并保持1-2分钟。用水稀释至约150毫升,冷却 

至室温。加入5滴0·1%茜素磺酸钠指示剂溶液, 以盐酸(1:1)和8%氢氧化钠溶液调 

节溶液颜色刚变为紫红色(应防止氢氧化铝沉淀生成),移入25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稀 

释至标线,摇匀。吸取10毫升清液(必要时干过滤)于50毫升烧杯中。准确加入10毫升1M 

柠檬酸钠络合缓冲液(PH6),放入搅拌之,插入氟离子选择电极和饱和氯化钾甘汞电极 

。搅拌10分钟并静置1分钟后,用PHS-2型酸度计或类似性能的仪器测量溶液的平衡电位 

。由测得的电位值,从工作曲线查得氟的微克数 

    氟的百分含量(X12)按下式计算: 

                               C×250 

                   X12=─────────── ×100                (25) 

                            G×1000×1000 

式中:C──在工作曲线上查得每毫升试样溶液中氟的含量,微克; 

    250──试样溶液的总体积,毫升; 

      G──试样重量,克。 

        (3)氟工作曲线的绘制。 

    准确移取每毫升含有1、5、10微克氟的标准溶液各10毫升分别放入50毫升烧杯中。以 

下操作按上述分析步骤进行,然后由测得的电位值与氟浓度的关系,在半对数坐标纸上 

绘制工作曲线。 

                          四、分析结果的允许差 

19.分析结果的允许差范围如下表: 

 ━━━━━━━━━━━━━┯━━━━━━━━━━━┯━━━━━━━━━━━━ 

       测  定  项  目      │   室内允许差(%)   │   室间允许差(%) 

 ─────────────┼───────────┼──────────── 

          烧失量           │         0.15         │ 

           SiO2            │         0.20         │        0.40 

          Fe2O3            │         0.15         │        0.25 

           TiO2            │         0.15         │        0.25 

          Al2O3            │         0.35         │        0.50 

            CaO            │         0.25         │        0.40 

            MgO            │         0.20         │        0.30 

          <5%            │         0.15         │        0.25 

      SO3                  │                      │ 

          >5%            │         0.25         │        0.35 

            K2O            │         0.10         │        0.15 

           Na2O            │         0.10         │        0.15 

              F            │         0.10         │        0.20 

 ━━━━━━━━━━━━━┷━━━━━━━━━━━┷━━━━━━━━━━━━ 

注:①在同一试验室内,采用本标准方法分析同一试样时,每一项目须独立地进行两次测 

定,所得测定结果其差值在室内允许差范围之内取其平均值作为报告值。如两次测定结果 

超出室内允许差范围,则应进行第三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与前两次或任一次分析结果之 

差符合室内允许差规定时,则取其平均值作为报告值。否则,应查找原因,重新按上述规 

定进行分析。 

    ②两个试验室,采用本标准方法对同一试样各自进行分析时,每一项目测定结果平均 

值之差应符合室间允许差的规定。如有争议,应商定另一单位按本标准方法进行仲裁分析 

。以仲裁单位报出的结果为准,与原测定结果比较,若两个测定结果之差值等于或小于室 

间允许差的0.71倍则认为原测定结果无误,否则认为不准确。

用户:系统管理员, 入网时间:00:39:32, 累计费用:17455.70